腦部“排雷”丨古稀老人海綿狀血管瘤深入大腦并出血,醫生勇闖生命“禁區”解危情
海綿狀血管瘤一旦破裂出血,隨時危及生命。而大腦管轄著生命的重要功能,腦部手術風險高、難度大,一直被視為手術的“禁區”。來自甘肅徽縣的韓奶奶,就在大腦深部長了海綿狀血管瘤伴出血,且病情極為復雜!我院神經外科團隊攻克難關,成功為其手術切除顳葉巨大海綿狀血管瘤。
病情復雜,緊急就醫
七十余歲的韓奶奶因腦出血在當地醫院治療,由于病情加重且意識處于模糊狀態,在子女的陪同下于近日緊急趕往我院就診。經神經外科張偉副主任查體,MRI對比發現患者顱內病變信號混雜不一,并非單一出血,有血管瘤可能,且出血導致腦組織水腫明顯,正常腦組織被擠壓,病情危重需緊急治療。
進一步了解既往病史,得知韓奶奶5年前曾因同樣部位出血,被診斷為巨大海綿狀血管瘤,但由于手術風險太大,當地醫院進行過保守治療,且3個月前韓奶奶因直腸癌手術及術后化療,導致體重下降到40Kg,嚴重營養不良、骨髓抑制、身體極度虛弱。考慮到患者病情復雜,手術風險極大且術后會伴有嚴重的并發癥,經科室討論,與家屬溝通并征得同意后,暫時行脫水降顱壓、全身營養對癥支持等保守治療方案。
腦部“排雷”,手術治療
然而入院第二天,左明武主任醫師查房時發現呼叫患者無反應,意識淺昏迷,左側肢體偏癱,繼續保守治療會有生命危險。但因患者高齡且身體條件極差,若行手術治療,術后肺部感染、營養不良、多臟器功能衰竭發生率高...
繼續保守治療還是手術治療?這道難題擺在了神經外科專家團隊面前!
經與家屬再次溝通保守治療及手術治療的風險后,韓奶奶的家人決定即使有一線希望也要嘗試手術治療。考慮到患者二次腦出血伴有巨大海綿狀血管瘤,神經外科張偉副主任組織左明武主任醫師、陳寧軍副主任醫師及科室醫護進一步討論病情并制定了詳細的手術方案。完善術前準備后,在麻醉科(手術室)的配合下,由陳寧軍副主任醫師主刀,賀毅飛、張斌主治醫師配合,在全麻下為患者實施顳葉巨大海綿狀血管瘤切除術。
術中,根據病變設計直切口,切皮、鉆孔、取直徑約2.5cm小骨窗、切開硬腦膜、止血...一氣呵成。并在顯微鏡輔助下,陳寧軍副主任醫師仔細分離外側裂,保護每一根正常血管。當看到病變后,血凝塊充滿整個致密網狀纖維血管之間,質地堅韌,并且體積大、位置深,無法用吸引器清除,也無法整塊取出,經過兩個多小時艱難的分塊切除后,手術順利完成,術中患者生命體征平穩,出血少。隨后患者被送入神經外科監護病房進一步觀察治療。
多學科會診,消除并發癥
術后第一天復查CT,病變切除、術區無出血,中線恢復正常。同時根據病情,需術后多次行腰椎穿刺治療直至腦脊液正常。但隨后幾天,患者陸續出現了高熱、呼吸衰竭、肺部感染加重、排痰困難、低蛋白血癥、低鉀血癥、尿崩、肝腎功能異常等并發癥。神經外科、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心血管內科、重癥醫學科(ICU)進行了多學科聯合會診,經多科協作及一系列的精心治療與優質護理,韓奶奶于術后第10天完全清醒,各項指標陸續趨于穩定并可以正常講話。出院前韓奶奶家屬為神經外科全體醫護人員送來錦旗,表達了對醫護的感謝之情。
神經外科陳寧軍副主任醫師講到:神經外科被譽為“外科醫學皇冠上的明珠”,特別是大腦深部病變手術風險高、難度大,對術者的手術綜合能力要求極高,就像在“刀尖上舞蹈”,因此作為神經外科醫生不僅要有非凡的勇氣和毅力,更要有精湛的技術和水平。患者和家屬選擇我們,這是對我們的信任,所以要在手術中追求極致和完美,在護理中追求細心和周到,給患者帶來最好的治療,這也是我們不斷努力的動力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