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厚人文筑底蘊 凝聚人心促發展
文化建設是醫院全面發展的底蘊,也是構建醫院和諧醫患關系、打造醫院服務形象、傳播醫院品牌文化的重要“密碼”。西安醫學院附屬寶雞醫院堅持“黨建引領、人才聚力、文化聚能、改革創新”的發展思路,以文化建設作為推進醫院高質量發展的切入點,把建設醫院文化、塑造核心價值觀作為現代醫院管理機制創新中的重要課題,建立起了富有獨特內涵和深厚底蘊的醫院和科室文化環境,涌現出了中醫科風濕免疫科等文化建設標兵科室。
近年來,西安醫學院附屬寶雞醫院中醫科風濕免疫科以習近平總書記對中醫藥工作的“傳承精華守正創新 為建設健康中國貢獻力量”重要指示為工作遵循,大力推進科室文化建設,堅持突出中醫特色和優勢,在傳承中醫文化精神,弘揚中醫藥文化,樹立科室良好社會形象、價值觀念和文化理念,切實提高服務質量和競爭能力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岐黃傳薪火,懸壺濟蒼生。伴隨著中醫科風濕免疫科成長的步伐,濃縮了科室幾代人的創業足跡,也鑲刻著幾代人的創業艱辛,奮發圖強、勵精圖治、嚴謹求實、開拓創新,科室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每年超過一萬人次的接診量,95%以上的病床使用率,被陜西省中醫藥管理局確定為省中醫藥健康服務試點單位,多次獲得國家、省、市級醫藥衛生優秀科技成果獎...這些成就的取得,得益于毫不動搖地堅持科室文化建設,得益于遵循醫療與服務并重的科室發展之路。帶領醫護團隊在篳路藍縷中一路走來的中醫科風濕免疫科主任李文魁明白:中醫是國粹,作為一名中醫大夫,光有“懸壺濟世、從善如流”的醫者仁心是遠遠不夠的,更重要的是用超前的視野,在現代醫療條件下對這門熔鑄了哲學思維和東方智慧的文化遺產富有創造性的傳承和發展,這是一種文化自覺,更是一種文化自信。
凝魂聚氣:讓中醫文化外化于“形”
走進西安醫學院附屬寶雞醫院中醫科風濕免疫科,映入眼簾的便是古色古香、溫馨典雅的“國醫館”,濃濃的中醫人文氣息撲面而來,館內孫思邈所著的《大醫精誠》論述與春夏秋冬養生方略相互呼應,中醫典故、脈診、膏方、中草藥介紹、中藥飲品實物展示等將中醫文化以視覺的形式展現。在中醫文化陳列室內,玻璃展柜里的陳列品格外引人注目,科室早期使用的針灸器具、醫療記錄本、中藥方劑初稿、80年代掛號票、90年代科研手稿和建院初期科室臨床用書等老物件有序擺放,“曬”出了厚重的歷史,也賦予了科室醫護人員強烈的時代責任感。陳列室兩側的墻壁上,歷年來上級領導及中醫藥領域內專家指導工作的“杏林苑”,紀念建院以來為中醫科 風濕免疫科默默付出前輩們的照片墻和承載著科室多年來獲得各項表彰的榮譽墻一一展現,“曬”出了文化自信和濃厚的中醫藥文化氛圍。一系列富有特色的載體形式,每一處都精心設計,無不展示深厚的文化淵源,讓人感受到大醫精誠的仁心仁術。
有了承載著中醫藥文化的科室整體環境這個“形”,中醫科風濕免疫科在推進中醫藥文化建設中,不斷完善和深化科室核心價值體系的建設,扎實樹立中醫藥文化建設的“魂”。根據學科建設發展需求,中醫科風濕免疫科找準學科建設中的難點和痛點,在科室業務、人才培養、科研創新和教學工作中狠下功夫,積極打造學習型科室,每周定期開展業務學習、科內討論,邀請院內兄弟科室講解專科知識,多次參與國家、省級學術會議,每年組織十余次人員外出學習,形成了有效的學習激勵機制。同時,為鼓勵科室醫護努力耕耘、砥礪前行,原中醫科風濕免疫科主任侯惠芳以個人名義每年向科室捐贈“侯惠芳中醫發展基金”,退休后堅持門診、帶教、查房,并在國醫館設置名老中醫工作室,每周定期開診,繼續為科室發展培養后備力量。通過中醫藥文化建設的“魂”凝聚人心,是推動科室不斷高質量發展的動力源泉。
強技提質:讓中醫精神內化于心
這是一個“踏破鐵鞋”的患者,他來自杭州腰纏萬貫,是普通人眼中的成功人士,可結腸炎偏偏“嫌貧愛富”,死心塌地的粘上了他。十幾年來,他“云”游四海、遍訪名醫,可結腸炎依然不離不棄。這次,他是聽了朋友的推薦,打著“飛的”來寶雞的,已經被疾病折磨得精疲力竭的他早就抱定了散盡千金、“只求一別”的打算,可一番“望、聞、問、切”之后,他只拿到了一張價值50元的藥方。對價錢,他確實有點意外;對效果,他已經始料不及。理想的療效和花費之間有時候并非直接關聯,因為恰恰是這張50元的藥方,讓他徹底撇清了與結腸炎十幾年剪不斷的拉拉扯扯、理還亂的恩恩怨怨。而更加讓他動容的是,幾個月后,已經康復的他還意外地收到了一份中醫科風濕免疫科為他量身定制的“結腸炎健康食譜”...
“放心,我給您上門送藥!”新冠疫情期間,一些小區、村鎮根據需要實行封閉管理,但對于亟需去醫院開藥連續治療的患者來說,確實遇到了一個不小的難題。家住鳳翔區的許師傅因腳踝疼痛在當地醫院多次治療效果不佳,慕名來到西安醫學院附屬寶雞醫院中醫科風濕免疫科就診,入院診斷為強直性脊柱炎,經完善系統的住院治療和護理,半個月后許師傅癥狀明顯緩解,出院回家需繼續抗炎、免疫抑制治療,只需定期前往醫院復查并取回藥物繼續服用便可。但疫情封控讓家中的藥物出現斷檔,得知情況的李文魁主任馬上聯系到許師傅,毫不猶豫地說:“藥一定要堅持繼續服用才能盡早康復,別急,您把地址告訴我,今晚下班后我把藥給您送家里去。”當晚,李主任按照許師傅提供的住址,親自開車2小時將藥品送到了他的家中,并為許師傅進行了復查,叮囑他按時服藥,堅持治療,早日康復。這是一個平凡又不平凡的“逆行者”,這是一份疫情隔不斷的醫患情。
每年年末,中醫科風濕免疫科都會組織醫護人員上門看望慰問老患者,為他們送去慰問品、進行查體和用藥指導,并與多位患者建立幫扶關系,樹立了良好的社會口碑。每逢遇到過生日的患者,科室還會精心準備生日蛋糕和禮品,讓他們在醫院也能感受到生日的祝福和溫馨。同時,科室主動聯系快遞公司,常年為行動不便的患者免費郵寄膏方藥丸...一封封感謝信,一面面錦旗,傳遞的不僅僅是患者的感激之情,更是對科室醫療質量和醫療服務品質的認可!
中醫精神永傳承,強技提質業績豐。通過大力實施中醫藥文化建設,西安醫學院附屬寶雞醫院中醫科風濕免疫科綜合服務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與國內多家知名專科醫院建立協作關系,首創中西醫結合“六步聯動”治療風濕病的獨特療法,相繼推出《結腸炎1-5號方臨床應用與臨床觀察》《中藥保留灌腸治療潰瘍性結腸炎》《銀黃止痛方蒸后熏托治療慢性睪丸痛的臨床觀察》等一系列科研成果。近年來,他們又在臨床實踐中陸續研發了治療結腸炎的腸樂康系列劑型、治療高血脂的降脂通絡膠囊、治療座瘡和黃褐斑的消座祛斑方以及治療頸椎病的綜合療法等。現在,中醫科“科有特色、人有專長”,而醫院配備的一系列現代化診療設備,包括雙導胃腸電圖儀、膏方制作系統,丸劑加工,骨密度儀,磁熱治療儀,體質辨識系統等,顛覆性地變革了傳統的“望、聞、問、切”,讓醫護人員站得更高、看得更遠。“走專科之路,搞特色診療”,這就是中醫科 風濕免疫科幾十年披荊斬棘的探索歷程最為果敢的總結和發展前景最富遠見的展望。
傳承國醫:讓中醫護航人民健康
西安醫學院附屬寶雞醫院中醫科風濕免疫科在提高中醫藥文化內涵建設的基礎上,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以患者為中心的理念,面向廣大群眾,讓中醫成為一種風尚,讓中醫惠及更多的群眾。科室堅持以“一節兩治兩活動”為載體,讓膏方節、冬病夏治、冬病冬治、風濕病病友會、結腸炎病友會等成為科室每年的固定節目,相繼策劃了端午送香囊、專家科普談健康、全民八段錦等系列活動。科室常年下基層、進社區、入工廠、去電臺,組織并參與大型義診和社區宣講工作,同時利用病友群在線上為患者定期開展患教和科普講座。疫情期間,中醫科風濕免疫科組織院內中醫專家團隊翻閱中藥古籍,根據寶雞市地域、氣候,結合我省新冠病毒肺炎中醫藥治療方案,辨證組方,研創獨具中醫特色的“新冠一號”預防方藥,并向全社會公布,受到社會廣泛好評。通過系列活動的舉辦,對外向廣大群眾展示了中醫的深厚文化和內涵,對內極大增強了科室醫護人員的團隊意識和職業認同感,堅定醫護人員的中醫自信,為患者提供更加優質的醫療和護理服務。
進入新時代,黨的二十大提出,通過中醫藥構建“中國話語和中國敘事體系,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中醫科風濕免疫科醫護人員的中醫自信、文化自信正是西安醫學院附屬寶雞醫院文化建設中的一個縮影,未來,醫院將進一步科學規范文化建設,繼續把文化建設融入各個環節工作中,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切實發揮醫院文化凝聚人心、鼓舞士氣、提高核心競爭力的作用,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以職工為中心、以患者為中心,不斷調動醫護人員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建立人性化的服務模式與和諧的醫患關系,持續推動醫院高質量發展。